北上洗牙前後注意事項全攻略
近年唔少香港人會北上洗牙,時間彈性、選擇多,順道行下街都幾方便。不過,牙齒同牙肉係健康大事,出發前後都有啲位要留意,做足功課先至安心。呢篇就用貼地角度,同你由前期準備到事後保養,一次過講清講楚。
一、出發前要搞掂嘅準備
- 揀診所要有根有據:留意係正規口腔科或牙科機構、有執業資格、消毒同感染控制程序(好似高溫高壓滅菌、一次性耗材)。睇返評論同朋友口碑,唔好只睇宣傳。
- 了解自己牙齒狀況:近排有冇牙肉腫痛、長期流牙血、牙鬆、口腔潰瘍、剛做過植牙或牙橋、戴緊牙箍等?有慢性病(心臟病、糖尿病)、服用抗凝血藥、懷孕、對藥物敏感(例如對氯己定過敏)都要事前講比牙醫知。
- 預約同溝通:預先問清係超聲波洗牙、會唔會做拋光同氟護理、有冇需要牙周檢查(量牙周袋深度)。跨境溝通有時用普通話,唔慣可以事先準備要講嘅重點。
- 時間安排:洗牙後牙肉可能微腫微敏感,唔建議即刻食辣嘢或打邊爐;行程唔好排得太趕,留個一兩個鐘休息。
- 文件同資料:帶返以往牙科紀錄或X光(如有),方便牙醫判斷;另外留低聯絡方法,之後有需要可以覆診。
二、到診當日要注意啲乜
- 食嘢飲水:正常洗牙前可以輕食,但唔好大吃大喝;若需要打局部麻醉,遵從牙醫指示。
- 即場問清程序:超聲波洗牙會震走牙石,之後通常會拋光;牙醫可能提議做牙周評估,如果牙石積得深或牙周病情嚴重,未必一次搞掂,需要分次處理。
- 消毒同衛生:留意診所會否更換牙機頭套、手套、口罩同咀套等一次性耗材;器械有冇密封滅菌包裝。見到有疑問即刻提出。
- 個人感覺:如果覺得敏感或痛,唔好硬食,提早同牙醫講,可以調低功率或者分區處理;有啲人對冷水刺激敏感,牙醫可以改用較溫水。
三、洗牙之後點樣保養
- 24至48小時內飲食:避免好辣、好熱、好凍、過硬或帶殼籽類食物(例如爆谷、瓜子),減少對牙

肉刺激;暫時唔好飲酒同吸煙,幫手傷口復原。
- 口腔清潔:當晚開始用軟毛牙刷輕力刷牙,維持早晚最少兩次;加埋牙線或牙縫刷,先牙線、後刷牙,動作要溫柔。若牙醫建議用含氯己定漱口水,一般用3至5日即可,唔好長期用,因為可能令牙齒染色同影響味覺。
- 敏感處理:洗牙後短暫敏感屬正常,通常幾日內會改善;可以用抗敏牙膏,點塗於敏感位1至2分鐘再刷。若持續痛、腫、流血唔止,或者出現面部腫脹、發燒,盡快聯絡牙醫。
- 追蹤同復診:牙周袋深、牙石好厚、牙肉退縮等情況,多數需要分階段深層清潔(刮治/根面平整)同定期覆診。北上同香港兩邊睇牙都得,但記住留低紀錄,方便持續跟進。
四、常見疑問小拆解
- 懷孕可唔可以洗牙?一般建議第二孕期(中期)較適合,避免長時間躺臥同強烈刺激;有需要一樣可以做,但一定先同牙醫講懷孕狀況。
- 帶牙箍、植牙、牙橋人士:可以洗牙,不過要用合適器械同方法,小心清潔矯治器周邊同假牙連接位;術後初期有植體或大範圍修復,先由牙醫評估再安排。
- 牙齦好易流血係咪唔應該洗?其實成日流牙血好多時係牙周發炎,洗牙反而係改善關鍵。不過如果有急性膿腫或全身狀況未穩定,牙醫會先處理炎症再洗。
五、長遠保養同預防重點
- 均衡飲食、少糖少酸,餐後用清水漱口。
- 每日用牙線或牙縫刷,唔好只靠漱口水。
- 三至六個月做一次口腔檢查,牙醫會按你嘅牙周情況定期洗牙;吸煙者、糖尿病患者或牙周病史人士,通常要更密。
- 留意口腔訊號:持續口臭、牙肉退縮、牙齒開始鬆動,都係牙周病警號,唔好拖。
總結:北上洗牙要安心,關鍵在於前期揀對診所、清楚自身狀況、同牙醫溝通好,洗完牙再跟足保養。做好日常清潔同定期檢查,先至可以真真正正「洗一次,乾淨持久」。盡量預留少少時間作緩衝,唔好「洗完即開餐」,咁樣牙肉復原會順好多。祝大家每次北上洗牙都順順利利,笑容同健康一樣靚。
